探寻历史遗迹 鬼斧神工话岩画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15-12-14 15:28    来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编辑:邱枫    
字体:【
鬼斧神工话岩画

  提起岩画,莫不想起华安的“仙字潭”,据说那些摩刻在山崖上的文字,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认识清楚。于是,就开始有了一些极为有趣的传说,有人从摩刻的难度和文字的难辨性出发,认为是外星人留下来的痕迹;有人则干脆顺从“仙字潭”的“仙”字,依名解说,认为似乎真的曾经存在着神仙般的人物,诸如此类,难以一一赘述。然而,内心中对“仙字潭”的好奇,却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渐加深。

  近日,虽然没能到华安一睹仙字潭的风采,却也打听到在漳浦境内,竟然也有一处与之相似的岩画,不禁欣喜若狂,于是,找来乡土资料,狠狠地恶补一番,也暂弥补心中的好奇所带来的缺憾。

  阅毕方才知道,早在1992年,这组地处于漳浦县佛昙镇下坑村西边一座海拔147米的大荟山上的岩画就已经让漳浦县博物馆的考古学者们一饱眼福了。考古学者们经过现场勘测后发现,在裸露又稍加平坦的花岗岩石上,刻着六组图案,绝大部分图案的形状由长弧线和圆窝构成,其组合而成的图案与女性生殖器极为相似,其中有一组图案除了基本构成部分外,还多出了类似于“小”“不”“亦”“卡”等字形的线条符号。于是,学者们综合博物馆之前在漳浦境内发现的其他文物,考究后认为,这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居住在闽南地区的闽越少数民族留下来的痕迹。

  读完至此,我难以成眠,掩卷沉思。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觉得它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可你却又能够触摸到它留下的痕迹。对于生活于现代化的我们,母系氏族已经成为极为遥远的事情,而对于那段逝去的历史,以及其中所带有的零零种种,只能让我们在祖先们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去揣度,去寻找……这就好比发现这些岩画一样,当我们看似固执地认为漳浦应该是在唐时才有的时候,可是那些留在大自然里的些许痕迹却用事实给我们“当头一棒”,告诉我们不要停留于现状,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所有,要有一种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作为民族的支撑。

  有时我这样想,这些祖先们留下来的痕迹,究竟要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要在那平坦又坚硬的花岗岩上刻上这样的图案,是警示,是纪念,还是为了膜拜。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也许能够使我们在科技的辅助下了解人类复杂的过去,可以探知更为复杂的未来,但是对于那些早于逝去的简单的时代,却是一筹莫展。

  “简单即是复杂”,世上本无所谓的简单与复杂,只因为想的人多了,简单的问题被复杂化,于是世界上的道理也就出现了分化。这些摩刻在石头上的岩画,也许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也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弧加圆窝这样简单的意象,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语,它的内涵绝对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生殖器膜拜那样简单;那些弧线与圆窝外伸展出来的线条符号,也许是记载了当年的收成,或是氏族中发生的某件大事,如生育了多少儿女,与某个部落发生了几场争斗,抑或是当时摩刻的人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对图形进行改变,从而有了让后代人去猜测与忖度的资本。这些简单的图案,却让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我们手足无措。

  于是,我尽可能把自己简单化,把自己想象成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一位摩刻的男子:某年的某天,我所在的部落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女酋长要去我在石头上记述这件事,以警示部落所有的成员。同时,为了让其他部落能够知晓本部落发生的事情,酋长又责令我必须把符号摩刻在比较高的地方。接受了酋长的命令后,在助手的帮助下,我终于在大荟山的半山腰上找到了一块相对平坦的石头,在这块石头上,我刻下了本部落的图形——一个宣告本部落女酋长权威的符号……

  想到这,我不禁紧张了起来。

  也许,对于摩刻者来说,他本无意让笔迹遗留人间,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记住部落里那些事,可是正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想法,却让后人在遗迹中痴迷与疯狂,让我们在历史的印迹里膜拜着我们的先人,欣赏着人类的顽强,感慨着生命的伟大。

  直到这时,我突然这样想:这些有着原始生殖膜拜特征的岩画,其实是一个在历史里徜徉了多年、不断展露美貌的简单的逻辑。(张小溪)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