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漳浦 绿家园——漳浦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纪实

您当前的位置 : 漳浦故事       2015-12-03 09:35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邱枫    
字体:【

  核心提示

  近年来,漳浦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作为建设美丽漳浦重要内容,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持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高标准实施园林绿化建设。形成绿地系统完善、绿地总量适宜、绿地布局均衡、山水特色明显的城市园林格局,“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市魅力日益显现。至2014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3%,绿地率达到32.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5平方米。

环境优美的园林式住宅区印石花园小区

  漳浦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建县于公元686年,文化底蕴厚重、物产丰富,素有“金漳浦”之称。辖21个乡镇,10个农林盐茶场,海岸线长267公里,陆地面积2145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2.2万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县”、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榕树盆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马戏)之乡、省级生态县和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至2014年底,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10.7万亩,年产值6.6亿元,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9个城市公园,20多个街头绿地,116.33公顷公园绿地错落分布,犹如翡翠镶嵌其间,市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在“花化、彩化、四季变化”的美丽漳浦中。

  彰显特色提升品位

“溪河相连、水城相依,水绿相映”的水城景观

漳浦文庙

  漳浦县城区三面环山,鹿溪穿城而过,自然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创园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充分利用山水林自然资源,构筑园林城市肌理和脉络,实现“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生态格局。一方面,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恢复山体绿化,积极打造城市生态屏障,构建优美山体天际轮廓线。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山体自然特色,结合良好生态和植被对山体进行保护规划建设,实施了九曲岭山体运动公园、清泉岩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城区居民健康、休闲运动、畅游郊野的便捷载体。同时,把城市水系作为园林城市的景观轴,树立“流域治理、生态治河”理念,坚持治水与建景相结合,大力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溪河相连、水城相依,水绿相映”的水城景观。

  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漳浦县是一座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文化积淀厚重,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全县共有文物169处。创园中,我们注重历史文化挖掘和传承,创出独特“漳浦个性”和“漳浦味道”。以文庙、旧县衙、蔡新府、城隍庙等6个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为核心,再现漳浦千年文化古韵。依托威惠庙、蔡新故居规划实施元光文化产业园、两代帝师文化广场、延续城市文脉,保留了城市记忆。注重将众多“无形”漳浦文化元素融入“有形”的园林绿化中,西湖公园、道周公园既有历史文化的深沉厚重,又有现代园林清新,成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园林精品。同时,组织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制定《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对全县763株古树名木逐一建档,挂牌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率达100%。

  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

  秉承“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提高铺装透水率等措施,提升园林绿化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排水功能。如:利用南门溪、西湖排水渠和鹿溪相连接原始地形地貌建设了下沉式江滨湿地公园,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雨天吸水、蓄水、净水,旱天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与宜居环境建设相结合

  以创园为契机,大力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先后投资10多亿元,高标准新建改造金浦大道、龙湖大道等20多条城市道路,县城主次干道基本实现“白改黑、上改下”,提升城市形象;投入20多亿元,相继建成实施金浦教育园区、县医院改扩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和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30多亿元实施龙湖路中段、金浦大道改造扩建工程和运动场片区、府前唐街等片区旧城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99.2万平方米,保障性建设计划完成率100%。同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生态工程,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通过治污减排,2014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分贝。


  强力推进落实到位

  为加强对创园组织领导,科学有序、富有成效推进创园活动,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和分管城建工作领导任正副组长的漳浦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宣传、规划建设、督导、市容整治四个工作组,实行专班集中办公。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创园中的具体问题,有力促进创园工作落实。

  规划编制到位

  漳浦县委县政府重视规划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引领作用,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漳浦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年)》,结合本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特点,编制了《漳浦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年)》,确立“一带两轴三核多廊多园”的园林绿化蓝图。组织编制《漳浦县绿道总体规划》《漳浦县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专项规划,为创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宣传发动到位

  为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调动全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制定了《漳浦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制作5000份创园宣传折页和3000把创园宣传扇向全体市民发放。并在《金浦报》、漳浦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播出创园城市形象片、创园公益广告,营造了“全民参与创建、全民动手创建”的良好氛围,群众知晓率达100%,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满意率为91.37%。

  经费投入到位

  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提高园林绿化资金保障能力。一是政府财政投入。近年来县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城市园林绿化及维护资金,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2012-2014年县财政投资园林绿化资金共16.65亿元,园林绿化管护经费563万元。二是市场化运作投入。如通过PPP模式融资3亿多元,建设鹿溪公园、九曲岭山体运动公园及绥东溪、南门溪内河整治,实现“政府要绿、企业得利、群众受益”的多赢局面。

  绿化管控到位

  坚持规划建绿、依法治绿,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绿化方针政策。一是建立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结合漳浦实际,使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积极主动开展绿化精细化管养,在整形修剪、浇水施肥、病虫防治、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各方面实施科学管养。三是严格行政许可和执法。对所有城市绿化及城建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做到三严,即对规划设计严格审核把关、对建设过程实施严格监督、对竣工项目实施严格验收,确保各项绿化达标。

位于漳浦县城西郊的漳浦郊野公园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一个集生产、观赏、体验、运动、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以人为本生态亲民

  一是突出“点”的开放,加快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坚持“黄金地段不换金,建园植绿惠万民”理念,大力推动公园绿地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近5亿元,实施西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鹿溪公园、印石公园、石斋公园、郊野公园、道周公园、清泉岩森林公园等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风格各异的城市公园。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和拆迁拆违用地,挖潜建绿,建成20多个街头绿地。

  二是注重“线”的流畅,织就道路绿化网络。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原则,在城市路网新建、扩建改造中,坚持道路绿化与市政道路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先后完成金浦大道、龙湖大道、和康大道等20多条道路绿化,构建了城区道路绿化框架体系。目前县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道路绿化达标率88.33%。

  三是加大“面”的覆盖,拓宽生态绿化空间。按照“创园共建、全民参与”原则,积极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四进”活动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涌现出碧桂园、金绿欧洲城、“110”指挥中心、漳浦一中等一批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单位。

  四是突出“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依托国道两翼百里花卉走廊,发挥漳浦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花博会农博会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创建“十个花卉苗木专业村”“十个花卉苗木特色园”,拥有各类苗木基地300多家,花卉苗木种植总面积10.7万亩,较好保证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各类苗木、花卉需求,苗木自给率95%。

改造后的西湖公园湖水更清、园景更靓、设施功能更完善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