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珍宝”秀才村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16-02-09 16:10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邱枫    
字体:【

  在漳浦县旧镇浯江上游一片浓绿的荔枝林中,座落着一个古色古香、宏伟壮观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秀才村。秀才村原名叫石牛尾村,其古建筑民居群主要是由该村文武秀才、太学生林文士、林武泽和林文盛等人承建于清朝光绪二年,他们回乡时大量栽种荔枝,富裕后便大兴土木,逐渐形成一个在当时颇具规模和独具特色的村落,于是被后人称之为“秀才村”。

  漳浦方言常说:村有石牛尾富,没石牛尾厝。“厝”,在闽南方言中是“大厦”的意思。古代,闽南为官者都喜欢在家乡修筑居室,建房造厝,这些精美瑰丽的建筑,成为他们耀祖荣宗的象征。建于清代的“秀才村”,主体建筑有两座三进连接的“四方后尾楼”,字向座西朝东,是三及第中武秀才林武泽承建。座北朝南的另一座三进建筑是文秀才林文士承建。这三座总建筑面积达30多亩,工程耗量均五年以上,几乎全是土木结构,现还保存完好的主体建筑是三排平房抱着两丛座各三进的院落建筑,平房每排五间,围埕护厝每排4间,合计27间。两丛座的前两进均是“官厅”构式,每进也均是一厅两房,进与进之间各有两间左右厢房,边楼两间厨房。后进均是楼房。右边楼房上下各一厅两房,左右贴着两间平房;左边楼房上下也各一厅两房,左右各抱着上下各有4间的两排楼房。据传,这些楼房是达贵夫人和闺秀小姐住的,因此又称为“梳妆楼”。每座大厝皆有“燕子尾”,脊梁上的《水浒》、《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逼真异常;白石的门廊镶满石刻的题匾、门联、书画卷轴、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的浮雕。一走近这种大厝,便深感到它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气势宏大。步入厅堂,梁木斗拱雕工十分精细,描画着种种人物故事,更使人赞叹不已。

秀才村(图片来自网络)

  秀才村前临浯江,傍依荔枝林,背靠层层山峦,山青水秀。走进秀才村,犹如走进一段意味深远的历史,其古朴精美的建筑艺术,让人浮想联翩,沉醉不知归路。据说,明、清两代,此地人才辈出,连续出了八十余名秀才,其中还有明嘉靖年间的探花、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明嘉靖年间进士、云南按察佥事林一新;明嘉靖年间进士、广西按察使林功懋等人。这些为官者回乡荣宗耀祖,缅怀过世已久的老祖母。老祖母一生贞义,勤劳俭朴,在世期间曾给一姓蔡员外做家奴,换得一间草棚屋,此草屋是间吉祥地,后被改造扩建成闽南第一大家庙——海云家庙,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秀才是中国的科举称谓,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一个小小的村子,两代就出了八十余名秀才,自然是吉祥之地。所以,在这吉祥之地建房造厝,就成了秀才们耀祖荣宗的心愿。 如今,秀才村的三座主体建筑还住着30多户人家,所有的村民都是秀才派的曾儿孙。被誉为“闽南珍宝”秀才村是一块风水宝地,已成为闽南地区的一颗闪亮明珠,与该镇乌石妈祖庙交相辉映,一直谱写着绵延不断的传说。(张文艺)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