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淑花:让南音在金浦大地传扬

您当前的位置 : 漳浦故事       2017-04-10 11:24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蔡张杰    
字体:【

  漳浦新闻网讯(通讯员  洪锦城)在漳浦县城,南音老师凤毛麟角,非常稀罕。听闻古稀老人薛淑花在家中开办南音小“沙龙”,大家赶趟儿来向她求教,每逢周一晚,薛淑花的家里,像过节一样宾客满堂,袅袅南音,其乐融融。近日,笔者循声来到千秋楼附近小区打探,果不其然。

  今年71岁的薛淑花,个子不高,但慈眉善目,心灵手巧。说话总是笑呵呵,言语间还留存一口泉州永春的腔调。她说,她的家乡永春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盛行南音演奏和歌唱。因为打小耳濡目染,她12岁就能歌善舞,被当地幼儿园聘作艺术表演老师。虽然只是业余的,但孩子们都喜欢这位“小老师”。14岁那年,她初中肄业后进入泉州艺校永春分校。

右一横抱琵琶者为薛淑花

  后来,薛淑花被下放到永春县木偶剧团,从事民间戏曲表演。说来也巧,这正好给她提供了系统学习南音的机会,期间她勤学苦练,不但掌握了南音演唱的方法和技巧,还能简单作词编曲。1967年,她嫁到漳浦,也把南音带到了新家。

  婚后五年,薛淑花生育了两个儿子,却从未放弃过迷恋的南音。“1972年,漳浦在火烧铺成立知青点,我就带了一个文艺班,教大家唱那个时代特定的歌曲。1975年,我又随爱人调到三明大田县‘五七干校’当音乐老师。那时,我买了一把琵琶,晚上自学自唱南音,白天教学生。”1981年7月调回漳浦后,薛淑花经常随县文化馆下乡,把南音唱到漳浦各个乡镇去。她动情地说:“福建南音源远流长,开始于唐朝、形成于宋朝,至今已逾千年。它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音乐瑰宝,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南音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大家都喜欢欣赏。它不止属于中国,还属于全世界,希望大家都来传承,让这朵艺术‘奇葩’长盛不衰。 ”

中间穿粉红衣服、横抱琵琶者为薛淑花

  1998年退休后,薛淑花又被单位返聘。这期间,她还充当另一个角色——绥安镇中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的文艺辅导老师。她不仅教中老年朋友南音、黄梅戏、越剧等戏曲,还教她们打腰鼓、跳民族舞以及广场舞。

  2009年9月,南音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薛淑花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南音。她不但在城关几个点免费教中老年朋友奏唱,还在大南坂的新民小学和盘陀镇的中学设立少儿南音班。一天下来,她常要几个地方来回跑。2012年初,漳浦老年大学正式开设南音班,大家极力推荐薛淑花当指导老师,她虽然忙,但很高兴地答应了,一直坚持到现在。“薛老师都是义教,从不收取一分钱!”薛淑花的学生范莉玲告诉笔者。

  由于老年大学南音班课程较少,老年朋友感觉学得不够尽兴,薛淑花就主动请大家到家里来学,并腾出大厅供学员学习。如今,来薛淑花老师家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家也成了南音小“沙龙”。在薛淑花的认真辅导下,学员多次受邀到漳州、厦门、泉州等地参加闽台文化交流。她带着几位学员还登上2015年第十四届亚洲文化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