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远家训:终身守廉洁不移

您当前的位置 : 唐郡漳浦     2017-04-13 16:34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戴裕辉    
字体:【

  蔡世远(1682年--1733年),清初福建漳浦县下布村人,是乾隆皇帝十分敬重的老师,其嘉言懿行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秋天,时任福州鳌峰书院第三任山长的蔡世远,在《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一文中写道:

  “数年来,集族中众子弟在家庙课业,勤励有加。今秋闱在即,累累佳篇,吾何能不快然!然文章特一端耳,立心、制行更为要著。愿诸子弟笃伦理之际,严义利之辨。现在居家处世,何若将来居官理民,何若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洁之操。今日强毅立志,终身守此不移。盟之幽独,质之鬼神,则更获天人之祐助,非徒科名可必也。”(《四库全书》文渊阁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第1325册814-815页)

  (翻译:数年来聚集族中子弟在家庙中读书,大家很勤奋用功,写出了很多好文章。乡试就要举行,很是高兴。但是,写出好文章仅仅是一个方面,立心、制行更为重要。但愿诸子弟忠实于人伦道德之理,按照社会行为规范,遵守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严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现在居家处世,如同将来居官理民,醇美此孝顺恭谨之念,守其廉洁之节操。今日刚强坚定有毅力地立孝恭、廉洁之志向,一辈子守此不移。在幽独的地方自个儿盟誓,让鬼神做证明,就会更加获得天人之祐助。能做到这样,则不一定非要取得功名而当官。)

  当时,蔡世远出资在下布家庙中设立学堂,他的儿子长汉、长沄及姪儿准云、溎、新等并读其中。蔡新时年14岁,聪颖志于学,世远特别钟爱,寄予厚望。后来,18岁的蔡新参加漳州府试,以笫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此成绩可为“累累佳篇”作证明。蔡世远看到分晚辈这样有才华,自然是十分欣喜。

漳浦佛昙洞野村纪念蔡世远的二希堂

  难能可贵的是,蔡世远认为写出好文章仅是一个方面,立心、制行更为重要。他提出“终身守此不移”,这里的“此”就是“廉洁”,当官必须廉洁,不廉洁的官宁可不当,在这方面蔡世远做出了榜样。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蔡世远进京参加会试,得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他服丧期满回京,受到部胥要挟,索要好处费。偏偏刚烈的蔡世远不吃这一套,认为贿赂之举为“素心所假不肯”。不用说走后门、送送礼、找找关系,就连递个申诉状到吏部都不愿意干,愤然拂袖而去,辞掉官爵,足见其凛冽的气节。

  雍正七年,礼部侍郎蔡世远为整饬福建的官风民俗上了奏本,得罪了权贵。雍正八年,被福建总督参劾,因所谓儿子私给船照一事,以失察被降一级调用,身心受到沉重打击。

  雍正九年除夕,蔡世远4岁幼女夭折。一个月后,妻因病逝世,年仅49岁。半个月后,10岁幼儿接着病亡。蔡世远为文写道:“吾官至卿贰,菜根家风无肉食。”“吾居京师虽隆冬盛寒,不设炉炭,汝手足冻裂,犹讲诵不辍,以是中寒成疾”。当到二三品的京官,致妻儿营养不良,中寒成疾,令人感叹唏嘘。雍正十年十一月五日,皇四子弘历(后即位为乾隆),前往探视老师,作诗感叹:“一线阳回节近春,先生独卧病兼贫。”何等地清苦窘迫!当年,由他的学生弘历作序的《二希堂文集》一书出版,给了他些许安慰,此书后来收入《四库全书》。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九日,蔡世远因病逝世,年仅52岁。除了几袭旧衣外,身无长物,以致家人无力发丧,可见他这个官当得是多么清廉。为此,天子震悼,雍正皇帝特赐白银五百两,诸皇子、同僚大臣也助银发丧。

  蔡世远在《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还写到:“愿诸为父兄者,各宏裕其量、洗濯其心,去其斤斤沾沾卑卑之念,常存此蔼然恻然惇然之心。”(翻译:希望所有作为父辈兄长的,都宽宏大量、净化心灵,去除斤斤计较、沾沾自喜、卑微低下的念想,常存和蔼、恻隐、敦厚之心。)作为教育家的蔡世远深知,学堂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要使读书的孩子守其廉洁之操,其父兄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在这方面,蔡世远的父亲、母亲等人堪为楷模。

  蔡世远秉承父志惟无私,他的父亲蔡璧饱读诗书,为人方正耿介、敦厚谨慎、洁身自好,四壁萧然而廉于取利,从来不去官府找关系。以善教而闻名,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鳌峰书院,特聘请他为首任山长。巡抚知其贫穷,想有所赠予,提高他的薪资,蔡璧坚决谢绝:“家口少无内顾,此间月给足用也!”巡抚在任内不敢为他加薪,恐伤其廉洁的名声。蔡世远的母亲教诲当官的儿子:“汝等须诚以物躬,谦以待人,廉以养德,毋以诈御物,毋以气加人,毋取一毫非分之取!”她要求儿子必须诚恳恭敬地接人待物,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廉洁的行为修养道德,不以欺诈的手法骗取财物,不以怒气加于别人,不拿取非自己应得的份外钱财,那怕是一毫钱!她为儿子划出做人做官的底线,对清廉的要求态度鲜明,斩钉截铁!世远每月有钱财拿回家,母亲都要认真地问钱是哪来的,告之钱的正当来处,才高兴地说:“我要求你们即使吃菜根也不要忘记先人的遗训!”

  “今日强毅立志,终身守此不移”,蔡世远自己及儿孙、侄儿始终不渝地坚守廉洁之操,出污泥而不染,坚决不取一毫份外之财。

  蔡世远晚年蒙受不白之冤,又遭疾病折磨,穷困潦倒,但他穷且益坚,不坠效法圣贤之志。即使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大约在长注九岁左右的某一天,父子间有一段对话,父问:“汝欲敝衣蔬食,名行垂千载,为圣贤耶?抑将丰衣美食、驷马高车,漫无所表见(现),而作官耶?”幼儿应曰:“吾为圣贤!”宁可敝衣蔬食为圣贤,也不丰衣美食当碌碌无为的高官,这是幼儿的选择与回答,这是蔡家一代代人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清廉好家风的源头活水!

  清廉家风清廉官。蔡长沄(1711—1763),蔡世远次子。历任甘泉、石埭、句容、无锡诸县县令,升任江宁知府。调任庐州知府、松江知府,迁四川按察使、兵部侍郎。廉明有为,政绩突出。积劳成疾,仍坚持办公,奋力批阅公文。殁之日,囊中没有剩钱,竹匣内有旧衣,举朝嗟叹:“不愧为文勤(蔡世远)的儿子啊!”

  蔡世远立的家规,对其侄儿蔡新以后清廉为官起到深远的影响。蔡新牢记家训,后先济美传承清廉家风,成为清慎勤的典范。蔡新(1707—1799),乾隆元年进士,历任工刑兵礼吏五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正总裁,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太傅。乾隆五十年原官致仕,他清廉正直,谦虚谨慎,勤勉从政,是我国古代在朝廷官阶最高、任职中央部门主官最多、任职时间最长、享寿最久的行政首长。他学问渊博、人品端正、亲民爱民、懋著慎勤、正直廉洁,和睦乡里,对地方官吏执礼甚恭,约束家人亲属奉公守法、低调做人,因而亲属从没有发生过违法的事情。他是受朝廷依重、百姓爱戴的好官。(严利人 文/图)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