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于古 取意于今 天机流露出精神 ——访书画名家林仲文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17-05-16 15:30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戴裕辉    
字体:【

  漳浦新闻网讯(邱枫 实习记者 陈嘉莹)“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李苦禅先生的“画到高处是书,书到高处是画”体现了这点,它的内涵幽远深邃。作为国家级书画家,潜心书画四十载的林仲文先生有自己独到的创作理念。他取法于古,广采博收;取意于今,融会贯通。正如林散之先生所评:“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

  自幼种下书画的种子

  林仲文出生在漳浦海云山下的万安楼内,因此自号海云山人。这座建于明代的古老建筑,历经多年风雨飘摇,四周已是残墙断壁。常人眼中破败的土楼,在林仲文眼里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加上那时的万安楼四周种满翠竹,一眼望去,残墙翠竹,青翠欲滴,叠影重重,颇有一番美感。”那时的林仲文性格内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欣赏身边的美景,经常拿着竹枝在空地上随意地涂鸦,加上在北京上大学的叔叔经常寄连环画、画报等图书回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林仲文渐渐萌发了画画的兴趣。

林仲文作品

  “我上小学的时候,刚好是美国打越南的时候,那时候我就喜欢画枪打美国佬。”提起画画,林仲文总是一脸愉悦。到了高中,因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与班里的另一位同学承担班级黑板报的宣传工作。既能写得一手好字,又能画大幅的宣传画,林仲文的美术才能逐渐显现出来。高中毕业后,林仲文到赤土中学代课,那时候有许多县城的名师下放到这所乡村中学来,林仲文也虚心地和他们互相交流,他们渊博的学识让林仲文受益匪浅。他越发努力练习书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孜孜不倦,临池不辍。

  1977年,林仲文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开始接受正规科班的训练。林仲文坦言,在师大美术系学习,是我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谈及恩师沈觐寿、杨启舆、谢意佳、陈德宏、翁振亲新人,林仲文总是心怀感激之情。“那时候的老师都太肯教了,丝毫没有保留,恨不得将毕生所学都教给我们。”正规系统的教学为林仲文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红旗的地方就有我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林仲文被分配到云霄师范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他在教学之余,还不忘深化自己。当时的校长爱惜人才,凡事都格外照顾林仲文,不仅单独分给他一间房间方便创作,还每年批给他2000元购买宣纸。此外,只要林仲文听说哪里有高规格的画展,张校长总会准他的假,有时一去就是一个礼拜。在云霄师范的六年里,林仲文南下北上,博采众长,艺术视野也豁然开朗。在云霄师范,林仲文的美术、书法课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他的教育和带动下,师生们常聚在一起探讨书艺画法,举办书画展览,培养出一批书画人才,小小的云师,习书作画成了一种流行的爱好。

  1986年,林仲文调回漳浦,在职业中学创办了美术班。对待艺术,他敏而好学;对待学生,他倾囊相授。“那时候是一有空我就去上课,一心都扑在了学校。上写生课的时候,都是先把蔬菜水果拿到学校让学生画完了再拿回家煮。”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届林仲文所教授的学生中,有8个考上了美术院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他也因此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工资连升三级,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并于1988年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

  十年的教师生涯,对林仲文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他为漳州,尤其是漳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美术书法人才,为漳浦的书画艺术事业贡献了自己喷薄的力量。以至于林仲文自豪地说:“朋友们都说有红旗的地方就有我的学生。”

林仲文作品

  要成功必须要能吃苦

  1990年,林仲文调任漳浦县文联专职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更加潜心学习,专注书画创作,不敢有丝毫地松懈。他坚信,要成功必须要能吃苦,必须下苦功。在书法上,林仲文诸体皆能,行草尤佳。他将黄道周的字体(又称“漳浦体”)作为研究学习的重点,以黄道周书风为主,在探求自己风格的基础上,融众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书法艺术风格。所作行书,通篇流丽潇洒,酣畅遒密,点画之间,俯仰向背,倚正敛张,各有意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国画上,他擅长花鸟山水,其意境清新,潇洒脱俗。

  他的创作风格独具,不落窠臼,正因为如此,其书画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1998年5月荣获福建省第二届百花文艺奖,1995年入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和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1996年、1999年入展全国第二届、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1998年、1999年分别入展世界华人书画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1999年1月荣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最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林仲文凭借一幅道周书风的行草作品《黄道周诗·春阴》荣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这是书法界的最高奖项。也是漳州书法界第一次荣获此殊荣。这是一幅既吸收黄道周、王铎、倪元璐等书法大家的特征,又融入了自己个性和风格的创新之作。在文联任职的十年,是林仲文专心徜徉在书画世界的十年。数十年来,不论寒暑,他临池不辍,将心境思想融入到了山水,山水厚重了;融之于花卉,枝叶有了灵气。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收藏。

  从政后舍小家为大家

  1988年,林仲文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这一当就连续当了四届,整整20年。对待这份荣誉他尽心尽责,期间他提出许多提案。其中《关于加强黄道周墓保护》的提案引起省政协的重视,派出林德冠、陈奋武、朱以撒等委员来视察调研。省市县三级拨款,对黄道周墓地加以维修,四周砌起围墙,首次明确了保护范围,也是在他的多方奔走和努力下,黄道周纪念馆也得到修葺。如果说,在政协参政议政是他接触文物保护的皮毛,那么当选副县长后,是他大规模进行文物保护行动的开始。

  2004年初林仲文当选副县长,开始分管文化、教育、旅游等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政期间,他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对全县进行文物普查,分几批公布进行保护。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了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东南花都、天福石雕园、天福茶博物馆为国家4A景区,荣获“全国旅游品牌百强县”。

  教师出身的他,心系教育。当时我县高中学校不够,高中入学率全市最低。作为分管教育的领导,林仲文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想方设法引进龙成中学,解决高中入学难问题。身为“天福之友”的林仲文,对天福茶学院的创办也是不辞辛劳,为了促进这个项目的落成,他亲自去找副省长审批项目。在他任职期间,全县300多所学校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身为分管文化、教育、旅游的领导干部,林仲文不事张扬,脚踏实地,工作之余淡泊自守,甘于寂寞,潜心于书画学习探索。“每天晚上我都要花时间在书画上,画画写字还是我的专业。”对于从政,他认为从政跟从艺是相辅相成的。“当过领导视野不一样了,格局也变大了,对书画方面的领会就更深了,也是因为懂得艺术,才让我更清楚应该怎样重视文化。”

  书画名家不忘回报社会

  成名后的林仲文更心系社会、心系教育。2012年11月,应马来西亚观音亭清寒子弟基金会的邀请,他专程到马来西亚举办“林仲文书画作品展”,将展出的50幅书画作品拍卖所得的200多万人民币,悉数捐给该基金会扶助华裔清寒子弟学习,共资助21所小学、4所独中及2所国中的清寒子弟270名。此善举引起国内外关注,这是我国第一次有国家级当代书画家,捐出这么多书画用做慈善。

  据了解,这并不是林仲文第一次做慈善捐赠,早在此前,他就曾用书画拍卖所得的钱额,多次捐助漳浦特殊学校建设,并在漳浦县万安小学设立奖学金。

  对于慈善事业,林仲文有自己的理解:“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帮助别人,施比受更快乐,施比受更有福!”

  个人简介:

林仲文

  林仲文,1957年生于福建省漳浦县,斋号海云山馆。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漳浦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府副县长,第六、七、八、九届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政协海云墨会书画家,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