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旗村中的扶贫郎--沙西镇北旗村村官林汉兴

您当前的位置 : 本网原创     2017-10-16 16:41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邱枫    
字体:【

  漳浦新闻网讯(戴裕辉 通讯员 林加金 薛宇超)林汉兴,男,1993年5月出生,汉族,福建漳浦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建省莆田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6年1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福建省大学生村官选调考试” ,2016年8月,成为了漳浦县沙西镇北旗村村主任助理。

  一本厚厚的“会议记录本”和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本”,小巧的字迹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清晰地记录着北旗村村委会会议内容、623户村民一条条有待解决的问题和11户需要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有人说村里的事都是小事,但是好村官就是要把村里的小事做好,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想、去做,工作才能做好。”正是这两本厚厚的资料,为政府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村级公共事业的有的放矢提供了依据,他用一年多的时间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了一名合格的“乡下人”……

  那年夏天,他只身来到沙西镇北旗村工作,没有方便的公共交通,听不见熟悉的校园私语,更分不清稻子和麦子……陌生的环境一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村里不少人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待不了多久,也做不成什么事情。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生、新的挑战,他再次面临选择,是像一些村官那样在镇政府跟班打杂还是真正沉到农村干几件实事。几经思考,他下定决心要用时间和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称职的“村官”,是可以和村民打成一片、为大家办实事的“村里人”,而不是把“村官”当成通往公务员的“跳板”。

  村官不是官,当好不简单。每日早晚,住在沙西镇北旗村的村民总会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急匆匆地从山间地头走过,从每一户贫困户家中走去,他就是2016年8月到北旗村村委会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林汉兴。用他自己的话说:基层工作,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全心全意、扎扎实实,从身边的琐事、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

  到村工作之初,他被村主任安排为村扶贫业务主干,一开始面对北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真的有些不知所措。在做好其它各项村务的同时,林汉兴便挨家挨户与贫困户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他时刻不忘用自己厚厚的笔记本记下贫困户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仔细倾听贫困户对发展经济的思想,主动探寻带领群众的致富路。通过多次的走访和调查,林汉兴了解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由于思想的束缚、资金的困扰、劳动力不足、文化水平低等原因,贫困户对产业发展始终心存深深的顾虑。林汉兴深知,要改变贫困户发展滞后的现状,首要是要调动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发展产业,引领贫困户共同创业致富。为实现贫困户发展目标,他始终坚持“干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帮着贫困户富”的理念,苦苦寻找着创业富民路。

  小村官如何起大作用?精准扶贫“到人”更需“到思想转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走访慰问,林汉兴了解到贫困户脱贫思想不坚定:一是信心不足,部分贫困群众因为种种原因陷入贫困,经年累月,导致他们甘于贫困而无力自拔,在他们心目中,脱贫致富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二是依赖思想,部分贫困群众自身行动不积极,对政策的响应仅仅停留在“等、靠、要”,期待政府“赐之以鱼”、希望政府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困难,而懒于作长远打算。针对贫困户的思想低潮,林汉兴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去敲醒每一户贫困户的家门,跟他们谈谈心、聊聊家常,然后把自己去镇里了解到的政策一一讲解给他们听,让每一户贫困群众对政策有所了解,并向贫困户保证,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收入得到增加、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提升,然后沿着这条路子加以深化和拓宽,逐步实现使贫困群众提高认知水平、改善心态、增强信心、积极响应脱贫致富号召。

北旗村村官林汉兴到贫困户李怣姆家走访了解

  小村官如何起大作用?精准扶贫“到人”更需“到住房保障”。每一次的走访入户,看到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林汉兴的内心总是酸溜溜的,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些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得到基本的改善。奔走多月,林汉兴为北旗村贫困户争取到几个危房改造的补助名额,贫困户的危房问题总算有着落了。“再过1个月后,我们家房子就不会再漏水了。”2016年12月,沙西镇北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怣姆一家人,都在忙前忙后的和工人们师傅们一起抢工期、抓进度,加快推进住房修建进度。李怣姆激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会修房子,这得感谢沙西镇党委、政府在这次扶贫工作中,通过精准帮扶、科学引导、用情关怀的举措。采取财政补贴一部分,自己再筹一点,终于圆了自己旧貌换新颜的“住房梦”。据悉,在当地像李怣姆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要修建保障性住房情况,只是沙西镇党委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大力实施“两不愁、三保障”重点民生事实工程的一个小小缩影。

北旗村村官林汉兴到贫困户李福茂家走访慰问

  小村官如何起大作用?精准扶贫“到人”更需“到产业发展”。围绕北旗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北旗村海业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北旗村大学生村官林汉兴为贫困户李福茂申请贫困户贷款3万元,利用北旗村得天独厚的海域自然条件优势,引导贫困户李福茂去海域养牡蛎,以养殖牡蛎为主、在海里养鱼为辅,采取养牡蛎、捕海鱼的方式,发展特色“间作式”生态渔业。传统的养殖模式,亩产1万公斤牡蛎,扣除成本纯收入为2万元;养牡蛎又养鱼的模式,以亩产1万公斤牡蛎和1千公斤鱼收益来算,亩产值为3万元,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增收5千多元。养殖牡蛎又养鱼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牡蛎的增产,更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再生产,不需额外占用养殖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既增加贫困户收益,又可以让人们吃上放心的海产品,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同时,因为养殖牡蛎又养鱼的模式,加高加固了海岸、增强了蓄水能力,也有利于防洪抗旱。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了村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美丽效益“双收益”,李福茂的成功养殖让北旗村其他贫困村民相信了这位外来的“自家人”。

  北旗村中的扶贫郎、村民心中的贴心人。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心换民心,把汗水洒在北旗,把为民装在心中。让每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让每一户北旗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就是他奋斗的目标。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