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这样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严标准 严监管 严处罚 严问责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17-11-21 17:06    来源:漳州新闻网    编辑:邱枫    
字体:【

  ☉记者蔡柳楠通讯员陈永贵

  ●全市“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认证达763个,认证面积、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总数均居全省首位

  ●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达18件、著名商标83件,福建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共有121个,认证个数和品牌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全市4000多家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省级合作社,分别被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漳州市深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齐抓并举,标本兼治、社会共治,深化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和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用实际行动为市民的“餐桌”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目前,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在漳州落地开花;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在漳州争先创建,总数和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历年均保持在98%以上,今年前三季度省农业厅监测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我市更是高达100%。

  齐抓共管有妙招

  社会共治见成效

  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工作记录……自我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管理范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积极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职责权统一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和监测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已建立流动监测体系,配置流动监测车和配套检验检测设备,实现全市、县两级全覆盖;同时,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农残快速检测仪器及执法设备建设工作正稳步推动,争取年底实现全市所有涉农乡镇监测流动车辆等设备全覆盖。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农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将企业和个人都积极纳入安全生产的轨道,严把第一责任关,实现由被动监管向行为自律的巨大转变。

  为扩大共治共管成效,全市农业、食药、公安等联动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农资违法行为,并积极建设农产品生产诚信体系,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格局,真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在每一个细节。

  标准倒逼严生产

  提升品质亮品牌

  作为外向度较高的农业大市,漳州全市年经检验检疫出口农产品货值近50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全省农产品出口货值的5%和51%。如此大的市场占有率,靠的正是过硬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口碑。

  如何实现高品质、高安全值和高口碑?我市用标准化生产扎紧质量安全篱笆,推进绿色生产和品牌经营,打赢“三高”保卫战。通过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流通、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等标准体系,我市先后制定了92项农业类省级地方标准和市、县级农业技术规范,形成了一整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在各级严格的标准把控下,我市已成功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18个、省级172个、市级541个,拥有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3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各4个。漳州双孢菇、金针菇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在全省、全国起引领示范作用。

  此外,得益于品牌化战略的有力实施,我市广泛调动起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不仅注重抓好农产品原料生产安全,更重视抓好精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以质量擦亮名片、打响品牌。目前,全市“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认证达763个,认证面积、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总数均居全省首位;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达18件、著名商标83件,福建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共有121个,认证个数和品牌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数字化”监管勇创新

  “两大平台”可溯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为此,我市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农资监管信息“两个平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智慧监督、全链条监管。

  通过“数字化”标识管理,全市4000多家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省级合作社,分别被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延伸拓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可追溯监管范围;全市4158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被纳入市级可追溯平台备案管理,监管覆盖了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家禽、家畜和中草药等七大产业。

  同时,我市190家农资企业、经营户将被纳入省级农资监管信息平台,涵盖全市大部分规模农资批发企业、较大零售店以及重点区域零售店,通过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农药、兽药去向可查巡,生产过程可追溯。目前,平台网上备案农资品种达380种、产品8987个,实名登记农药使用者4034户,登记销售农资产品10.4万公斤。通过平台系统,已查处假劣案件15起。

  此外,我市积极创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第三方病死畜禽工厂化无害化集中处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有无害化处理厂11家,日处理病死猪能力33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一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大市,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