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民以才华照相馆为阵地,与改革开放同行,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点点滴滴—— 与时俱进的摄影达人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18-05-23 16:16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郑艳梅    
字体:【

  闲暇时,李应民在照相馆前过一把二胡瘾

  在漳州市区瑞京路瑞京花园路段,有一家老照相馆,与改革开放同步前行。创办40年的“才华”,如今成为市民心目中的一家老字号。最近,80岁摄影师李应民精心挑选一批自产的老照片,在店门口设立了一处照片墙,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这些老影像,穿越时空,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就像一间微型历史博物馆。”

  40年来,李应民和他的才华照相馆用镜头影像留下了改革开放时代百姓生活记忆,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点点滴滴。作为摄影师,作为个体户业主,李应民坚持与新时代同行,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与时俱进,不懈前行。

  上世纪60年代,李应民是漳州杂技团一名二胡演奏者。李应民带着二胡跟随杂技团走遍了大江南北,寻找着自己的音乐梦。不光二胡拉得出色,他和摄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当时照相机价格不菲,算是“奢侈品”,可他还是省吃俭用,在25岁时买了第一台海鸥牌黑白相机。一有空闲,他就背着相机到处跑,开始拍的是风景照片,后来慢慢转向人文主题。

  在“咔嚓”声中,他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留下很多风土人情的美好瞬间。杂技团解散后,经历一段时间的徬徨,1978年,李应民以一技之长开办了一家照相馆。那时,瑞京路一带照相馆只有李应民一家,所以他几乎承揽了这一区域的照相生意。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着装都是简单朴素,几乎都是蓝、绿、灰色的军装、中山装和工装。

  改革开放以后,他镜头里的照片又有了新变化。结婚照、儿童照、全家福、证件照、毕业照等,各式各样,让他每天都很忙,镜头下的人也变得越来越时髦起来,服装色彩不再单一,“的确凉”面料开始流行,折射到摄影界,开始出现“彩照”——给照片上妆。学得这一技艺,一张张黑白照片,经过李应民的手,一晃就变成光彩照人。

  凭着过硬的拍摄和手工洗相片技术,李应民的“才华”摄影在业内名声越叫越响,他的业务甚至拓展到市区之外。尽管如此,每天早晚,他总要忙里偷闲,过一把二胡瘾。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镜头里更多出现了时尚的气息。市民的着装五花八门,不再千人一款。同样的,李应民手中的照相设备也不断进行扩容和升级,店里上了彩色冲印设备,照片也色彩缤纷。在他看来,那时是照相馆的黄金时代。

  后来,随着“傻瓜”相机的兴起,照相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猛增,摄影发烧友也开始慢慢出现。尽管如此,到店里来委托他冲洗胶卷的量也多。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他的照相馆生意开始受到冲击。尤其越往后,各类数码相机层出不穷,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不用去照相馆拍照。照片也不用冲洗了,人们习惯将照片储存在手机和电脑里。近十年来,拍照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出现和普及,让传统的老照相馆开始接二连三地倒闭。

  尽管有一些老主顾的帮衬,李应民的照相馆生意还能勉强维持。生意一落千丈,传统照相馆是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李应民也在寻找思考自己的照相馆发展方向。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照相馆怎么赢得比较优势?他进行了一番分析: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满足现代人的各样需求。李应民觉得自身也要改革创新转变经营思路,才能跟上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可当时对于70多岁高龄的他,学习修图工具等新玩意,确实困难重重。和许多老人一样,他也是个“电脑盲”,就连电脑的开关都不会。在女儿的支持下,他一头扎进去,学习电脑软件操作运用。

  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PS等一些图像处理软件。一天学习一个知识点,慢慢积累,熟能生巧,李应民也渐渐学会专业的后期处理制作,玩转用软件“瘦脸”“美颜”“磨皮”等技巧。“老李变身成PS达人了!”新的技能,让大家对李应民刮目相看。

  后来,他又开始学习微信,一方面方便顾客传输照片,另外可以发布自己拍摄的美图。他说,虽然现在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但是有摄影和二胡陪伴,他心情非常好,也不会觉得劳累。如今,照相馆已经小有起色,他让女儿介入,接管照相馆。

  虽然年过八旬,但他并不服老,他突发奇想,在店门口设立科普照片墙,将以前搜集、珍藏和拍摄的老照片修整、翻拍,张贴在店门口,并附上说明。他说,这些老照片可以让人们了解小城的变迁,留住城市的人文记忆。

  ⊙记者罗培新文/图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