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党史:红三团张长水血染梁山 梁山村革命史苦难辉煌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21-07-07 11:29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陈毅泽    
字体:【

  梁山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梁山村,由口黄、中周、内曾三个自然村落组成,位于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漳浦县盘陀镇与云霄县交界处,是当年中共闽粤边特委、靖和浦中心县委领导下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民主革命时期,梁山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张长水为团长的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以下简称“红三团”),支持、配合红军游击队和义勇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近日,笔者实地走访梁山老区村,查阅大量权威党史资料,阅读了卢胜、朱曼平、卢叨、洪椰子、柯永麟、吴运琳等许多当年参与创建并战斗在梁山根据地的老一辈革命家、革命老前辈的回忆文章,访问了梁山村许多革命烈士的亲属、后代,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和鲜有人知的苦难辉煌历史。

  一、诞生于闽南革命烽火中的梁山革命根据地

  梁山位于漳浦县的东南及南部,前临滨海,后与乌山、矾山相连。这里峰峦叠嶂,森林茂密,资源丰富,地势险要,据漳厦、通云诏之要道,东西连绵几十里,是漳浦县境内首屈一指的一座大山,最高峰老人峰海拔700米左右。漳浦民间历来有“一梁二灶三太武”(均为名山)和梁山九十九峰之说。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进可以主动出击敌人,退可以休整队伍,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其盘陀岭更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是打游击的理想地方。

  梁山山麓周围的广阔地区散居着几十个村庄,这里的人民群众长期以来深受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对阶级敌人有刻骨的仇恨,群众基础较好,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良好条件。这里的人民也深受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漳时,曾派部队在梁山盘陀岭一带警戒,不少农民曾为红军引路,传递信息。1934年1月,红三团团长张长水率部转战于梁山山脉两侧,并留下一个排的武装,配合地方干部,建立了党组织。以梁山腹地梁山村的三个自然村为基地,开辟盘陀镇的和坑、官陂、盘陀、割埔、通坑等大村,消灭地主武装,没收地主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发动农民组织赤卫队等。然后打下云霄县的古楼等几个大村,铲除地主武装,形成了梁山革命根据地。梁山村的周绍辉就是在那时参加红军的。

  1935年3月,红三团在张长水率领下直插白灰洋村,受到了当地群众热烈支持,群众积极送米送菜到红三团驻地,并恳求红军长驻此地。随后,红三团在梁山村的内曾、中周、口黄自然村发展,扫除了梁山反动家长曾枞的势力,缴获土枪、子弹一批及2000多元银洋,红三团将没收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并建立了3个村的农会和赤卫队。曾和真、周分粟、周锦仔、曾万宝、周茂杞等20多名梁山村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红三团和游击队。

  红三团在梁山村站稳脚跟后,在地方干部的配合下,将活动范围扩大到梁山东北侧山脚下之盘陀涂、和坑、通坑、割埔、盘陀村等村。之后,闽粤边区特委委员吴运琳到这里建立交通站。吴运琳带领工作人员张芳、周木和部分红三团战士,在农民邱来等人的向导下,消灭梁山山脉中段吴岗的土匪邱天橄,随即以吴岗为依托,继续沿山脚下向东往新社、下铺、下楼、瓷窑仔、陂内、刺塘后、梧陂、火烧竂、小水田、后港等村庄发展。随后,闽粤边区特委又调中共靖和浦县委委员吴庭坚到梁山,负责东部新区的开辟工作。不久,又把工作继续推向杜浔一带的徐坎、内竂、路边、后恩、水港、枫仔、坡仔、雉川、宜隆等村庄。此时活动于平和五南区、云霄坪水一带的卢胜、林路、朱曼平部也迂回转到梁山,并派吴金、朱曼平、骆其峰等深入沙西之院前、枫林等地开展工作。

  在梁山新区开辟中,红三团、工作队紧密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租、抗粮以及平谷的斗争,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响应,特别是对红三团开辟新区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3月间,红三团第3连沿着梁山山脉向海边各乡村挺进,镇压了杜浔徐坎的联保主任黄文,接着又攻打眉田、巷内、霞美等地联保办事处,把工作发展至霞美乡一带的苦竹、眉田、巷内、垄仔埔、黄厝路、竹仔林等村。到1935年夏,梁山西侧乡村大部分建立了农会和赤卫队,梁山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时,为了加强对这一区域的领导工作,闽粤边区特委成立了浦南工作团,吴庭坚任工作团主任,在梁山根据地建立梁山党总支,有几十个支部,还有大量的赤卫队、妇女会、共青团、农协会等组织。

  二、张长水团长血染梁山

  张长水,山东省人,中共党员,历任中央红军排长、闽南红三团连长、团长、闽南人民抗日红军第三支队长等职。1932年4月,张长水带领一个排,参加中央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的战斗。5月,他与中央红军的20多位军事干部留在漳浦,与闽南工农武装集中漳浦县城西的新厝顶村,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张长水担任连长。1933年冬,尹林平调厦门工作,张长水替任红三团团长职务。1934年初,张长水和卢胜根据特委指示,率领两个连及教导队,冲破敌人封锁,到盘陀、梁山、杜浔等地,他运用毛泽东同志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率部与敌人进行了多次的大小战斗,拔据点、炸炮楼,消灭地主反动武装和保安团,发动梁山人民参加革命,建立了浦西、浦南两个区委,创建了以梁山村为中心,从盘陀到杜浔地带的梁山革命根据地,牵制了敌人对苏区的“清剿”,使整个革命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

  1934年9月,张长水率领红三团第三连、第五连共150人,在平和三坪通往欧竂必经之道的险要处设伏,迎击进犯靖和浦苏区的省保安团沈东海部一个营及地方民团共500多人,毙敌30多人、俘虏70多人,缴获物质几十担;10月,张长水率部在平和五寨根据地,消灭林寿府反动民团100多人、缴获长枪60多支。

  1936年6月27日,为了拔除梁山西麓白泉村的敌联防据点,以便巩固梁山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古楼、岳坑、后埔地区,张长水带领红三团的一、二连和团部特务排,攻打梁山西部山下的地主反动联防武装重要据点白泉村。因前面五寨战斗的胜利产生麻痹轻敌思想,认为漳浦、云霄没有敌军(实际上云霄驻有敌保安团),又因泄密和敌人事先做了准备,敌据点工事坚固,一时不能得手,加上敌军八十师一个营的增援,导致战斗失利。在敌人围击下,张长水身先士卒,抢过战士的机枪阻击敌人,不幸胸部中弹,身负重伤。梁山村人民积极送医送药、细心照顾,但由于伤势太重,医疗有限,抢救无效,于翌日牺牲,时年28岁。梁山人民将张长水的遗体安葬在梁山村,解放后,漳浦县人民政府把他的遗骨迁葬至漳浦县烈士陵园。张长水同志是主力红军--东路军留在闽南红三团的一位战功赫赫的指挥员,他在闽南战斗了整整五个年头,经历大小几百次战斗。他是梁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为开辟、巩固和发展包括梁山在内的闽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三、梁山村人民革命斗争苦难辉煌应予铭记

  梁山村人民为了支持党和红军、义勇军,为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在同反动派的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的梁山村(口黄、中周、内曾三个自然村落)人口还不到400名,参加红军、地方革命工作的就达40多名,几乎全村的少年、成年男子都参加了革命。


  闽南国民党反动当局视梁山人民为眼中钉、肉中刺,纠集千余人的反动军队进驻盘陀圩等处,对梁山革命根据地、梁山革命基点村进行“驻剿”,到处抓人、抢财物。国民党军队在第二期的“清剿”行动中,对梁山苏区采取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手段,每攻入一个村庄,便肆意烧、抢、杀,有数以百计的男女青年被套上“通匪”的罪名而惨遭杀害。

  国民党反动派还搞“移民并村”政策,强迫据点村群众迁到反动统治强大的大村——距梁山村不远的白灰洋村。梁山村116间房屋被烧后,仅剩下1间,村民被迫迁往山下的西厝村;梁山村的三个自然村社被烧毁大土楼两座、房屋63间,致使百姓无房可住,全部流亡到外村投亲靠友,生活十分悲惨,之后才又陆续回到梁山村老家。1960年,漳浦在梁山建大型水库---梁山水库,梁山村人民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响应国家号召,又全部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集体搬迁下山,定居在现在的割埔行政村地域,这是后话。

  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军事进攻和法西斯镇压,给梁山苏区的党组织、红三团及苏区人民带来严重困难。尽管如此,梁山村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坚定地参加革命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被敌强制移民并村至据点内的梁山村革命群众,只能过8天、10天向国民党驻军或保长甲长“请假”。他们假装上山砍柴、干农活,才得以向红军反映一些情况,并把他们仅有的一把米、一撮盐送给红军。

  笔者在梁山村走访时,还听到许多当年梁山人民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

  周分粟烈士:梁山村中周自然村人,1935年8月加入红三团,在团长张长水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根据地反“清剿”及打到外线的多次战斗。1935年10月,敌保安团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包围了梁山根据地,堵截进出山要道,试图阻断红军粮草,将红军围困于山中。当晚,红三团团长张长水率部向围攻之敌发动了突然袭击,粉碎敌人的“围剿”。战斗中,周分粟英勇顽强,冲锋在前,受到表扬。1936年秋,由于叛徒出卖,周分粟等同志被骗下山,陷入敌人的包围圈。敌人抓到周分粟后,用尽各种残酷手段对他进行折磨,逼迫他供出红军及党组织的驻地,周分粟始终坚决不开口。40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盘陀将他杀害,并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在盘陀圩示众多日。周分粟的叔叔花钱托关系才将他的头买回来,周分粟的妻子用针线把周分粟的头缝在遗体上,埋在梁山深处的中周社边。近日,在周分粟烈士的孙子周国荣先生引领下,笔者沿着梁山水库边上的山间土路驱车前行十几分钟,再徒步穿过一大片荆棘丛林,蹚过一段山涧,才找到周分粟烈士的墓地。

  涂玉河烈士儿子、今年85岁的涂文质告诉笔者,参加过梁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刘再兴曾对他说:当年特委领导朱曼平、刘再兴等老红军在梁山开展革命活动时,经常住在涂家。涂玉河夫妇给予非常周到的照顾,为他们站岗、打探消息,一旦发现敌情,马上通知他们退避到一个山洞内,那个山洞可容纳100多名红军战士。还有,中周自然村青年周锦仔,1935年参加革命,由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担任义勇军班长,1940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梁山进行“清剿”,以其妻、子胁迫周锦仔下山就擒。周锦仔被关押在县城,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均无法从他嘴里得到我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任何秘密。最后,周锦仔被敌人残忍杀害,解放后,漳浦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烈士曾来生、涂其火:曾来生,梁山村的内曾自然村人。涂其火,盘陀涂自然村人。他们分别于1935年11月、1936年3月参加红三团,参加过10多次的战斗。1937年2-3月间,敌157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在叛徒陈歪头的带领下,包围了梁山村的竹湖山红三支队第三连驻地。三连仓促应战,与敌人激战一天,坚持到天黑,敌人撤往盘陀圩,三连则连夜退往水晶坪。后来,三连队伍又拟转移至南靖境内,途经盘陀圩时,趁敌人不备,杀了个回马枪,迅速攻下敌乡公所和一座炮楼,缴枪10多枝,并镇压了一个反动乡长,随后移驻南靖白云山休整。此次竹湖山战斗中,梁山人民的好儿子曾来生、涂其火,光荣地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老党员周绍辉:梁山村中周自然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参加过无数次的战斗。1934年1月,周绍辉跟随团长张长水回家乡梁山村,参与开辟梁山革命根据地;1938年,红三团整编北上抗日之后,他与闽粤边特委及部分武装,留下坚持斗争;1943年,周绍辉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经边委书记朱曼平批准,从闽粤边特委机关化装成理发师,到平和小溪治疗枪伤,并确定与中共漳南工委书记黎炳光同志联系,后因急事中断联系。周绍辉在治疗好枪伤之后,于1944年初潜回老家梁山村,住了下来,经常与梁山上三个自然村、盘陀各村与老党员联系,告诉他们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情况,组织开展秘密工作。不久,周绍辉与靖和浦县工委漳浦工作团接上了关系,随后脱产参加工作团,工作到1949年9月解放。全国解放后,周绍辉积极投身乡、区工作,“文革”期间,周绍辉同志曾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开除党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年与周绍辉同志一起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老战友、老领导,闽粤边特委书记朱曼平,靖和浦中心县委委员、漳浦工委书记柯永麟等,一起为周绍辉同志洗刷不白之冤,周绍辉同志得以彻底平反。1997年,周绍辉同志病逝,享年83岁。

  全国解放后,不到400人的梁山村,被人民政府定为革命“五老员”的就达18名,分别是:曾万才、涂茂、周顺词、周亚连、涂盛仁、周绍辉、周乌毛、周永顺、涂连婆、程火源、张善化、张水教、曾来川、曾寿全、涂仁、张香、王连生、曾待来。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的盘陀籍战士有28名,其中在解放前牺牲的有25名,其中梁山村就有16名,他们都是在创建、巩固梁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英勇牺牲的。1956年元旦,漳浦县人民委员会向梁山村这16位烈士家属授予“烈属光荣府”牌匾及证书。这16名梁山村革命烈士分别是:曾和真(义勇军排长)、周顺泉(红三团班长)、周分粟(红三团交通员)、周怣仔(红三团通讯员)、周茂杞(红三团战士)、周永芳(红三团战士)、周方百(红三团战士)、曾万宝(义勇军战士)、涂其火(红三团战士)、曾来生(红三团战士)、周顺言(红三团排长)、周锦仔(义勇军班长)、涂玉河(地方团支部委员)、张狗仔(红三团战士)、涂万成(地方团支部委员)、蔡丁贵(地方宣传员)。

  他们为革命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的学习和铭记。(陈光辉 周建国 邱枫)

  参考资料:

  1、《回顾闽南革命根据地》 柯永麟著

  2、《靖和浦边区革命斗争见闻》柯永麟著

  3、《战旗永飘扬》吴海盐编 著

  4、《漳浦人民革命史》中共漳浦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5、《闽南红三团》闽南红三团老战士编委会编

  6、《漳浦革命史料》三、四、五辑 中共漳浦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7、《漳浦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漳浦县老区促进会编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