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新闻网讯(薛敏灵 通讯员 许林川)4月5日,清明节。漳浦县深土镇山尾村村民林水龙,与他叔叔的战友戴振辉、何阿颜、杨宝辉一道,不远千里赶到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为叔叔林合枝烈士扫墓,完成已故的奶奶和父亲的遗愿。这迟来39年的清明扫墓,承载着林家三代浓浓的家国情和爱国心。

林水龙祭拜叔叔林合枝烈士

  儿子为国捐躯

  故事还得从1979年的春节前夕说起,那时刚入伍不到十个月的原福州军区江西独立师三团四连新兵林合枝,积极响应支援前线,保家卫国的召唤,在连队第一个用鲜红的血书,报名申请参加首批抽调到广西前线的战前集训团,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封闭式战前训练。随后,他正式分配调入原42军125师373团二连。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在半个多月的战斗中,林合枝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部队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可惜在3月6日的一次激战中,冲在队伍前面的林合枝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1岁。同班战友、副班长陈怀胜现回忆说:“林合枝烈士在每次连队发起总攻时,总是冲锋在前、坚强勇敢,表现出军人不怕牺牲,献身祖国的英雄气概。他牺牲后,是我与同班的另一名战友将尸体抬下阵地,运回国内安葬在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母亲深明大义

  林合枝家住农村,两岁丧父,母亲林晚仔含辛茹苦将家里三个孩子拉扯大。1978年初,征兵工作刚开始,她得知消息后马上回家就动员林合枝报名应征:“老二啊,你哥身体不好,不能参军。你去体检,当兵去吧。”当时,大姐林合花已出嫁三年,大哥林加合身体有病,林合枝是家里的主劳力。在征兵报名现场,村干部劝林晚仔把二儿子林合枝留下,在生产队挣工分,照顾全家。面对村里的好意,淳朴勤劳的林合枝婉言谢绝:“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爱,让孩子当兵报效祖国,是我的心愿。至于家里的困难,我一个寡妇人家十几年来早习惯啦!”带着慈母的鼓励与希望,林合枝安心踏进军营。

  1979年3月中旬,林合枝牺牲的消息传到家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林晚仔,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从村里召开的追悼会上,林晚仔捧回700元的抚恤金和慰问款后,回到家强撑精神对林加合喃喃安慰道:“你弟弟为国捐躯,这是林家的光荣。你要帮妈把家里二头猪养大卖钱做路费,我们清明去广西看老二。”然而,二头百来斤的大肥猪当年因患猪瘟病死了。当时,有人提议林加合去找有关部门要路费,深明大义的母亲马上制止说:“老大啊,千万不要去找政府麻烦,有困难咱自己解决,等挣到路费再去。”朴素的言语,足以体现这位伟大母亲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然而,因为家境贫困,这一心愿一拖就是几十年。

  父子同心接力

  1993年底,69岁的林晚仔因病逝世,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广西祭扫牺牲的二儿子。年迈母亲多年的遗愿,长子林加合知道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完成。为此,他拖着病体四处奔波挣钱,一边养家糊口,一边筹措扫墓路费。就在这时,林加合肺癌发作了,几年住院下来,欠下十几万元的医药费。2002年3月林加合弥留之际,在医院的病床前对只有16岁的儿子林水龙说:“奶奶的遗愿,爸爸已经无能为力,只好交给你去完成了。”林加合的病逝,使林家雪上加霜。两个姐姐出嫁后,林水龙只好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学费,坚持完成学业。

左一林水龙,左二何阿颜,左三戴振辉,左四杨宝辉

  2011年他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他遵循奶奶、爸爸的教诲,不向政府伸手要求照顾烈士家属安排工作,而是自谋职业到福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当推销员。七年来,他省吃俭用,不但还清家里十几万元的债务,还组建家庭,有了一个五岁活泼可爱的女儿。虽然他目前还住在同村的岳父家中,但家庭经济已有明显好转,自筹的5000元扫墓路费已经到位,也终于完成奶奶、父亲交付的扫墓任务。林合枝烈士一家三代坚持自食其力,最终实现一家三代人的愿望,感动了当地许多人。

  在广西烈士墓前,林水龙表示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一旦祖国需要,一定像叔叔那样精忠报国。同时,他也希望全社会时刻铭记,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都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子孙后代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