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县鼓励并引导企业选择了“机器换人”这条道路,一个个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打通了全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快捷通道。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生产设备,调整和优化生产线,使得产品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用工支出相应减少,不少企业都尝到了甜头。
佛昙镇鸿群电器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马达以及电器配件的台资企业。企业车间内的一台智能化冲床设备旁,一块钢板到产出成品全部是一体成型,一分钟内就能产出6个零件。员工只需在一旁管理,不再需要高强度的工作。
鸿群电器公司是第一批到漳浦投资的台资企业之一。1993年,公司董事长蔡永合来我县投资前,在台湾已有三十年的模具制造及冲压经营管理经验。他告诉记者,过去产品次品率基本都在5%以上,不利于稳定客户群,也不足以创造良好的市场信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适应招工难现状。公司一次性引进了18台智能化冲床设备,减少了三分之一的用工成本,市场效益凸显。
机器换人让机器设备成了企业当仁不让的主角,而操作工人则退到了配角的位置。用“机器红利”来取代“人口红利”,让不少企业的后期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位于长桥镇的国全工业有限公司是以设计、生产宝马、奔驰等高档汽车配件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这里的3D扫描和机械手臂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模具生产。公司从德国新引进的这台3D扫描仪达500多万元,能准确地对各种尺寸及复杂设计的物体进行数字化捕获,并在最短时间内扫描出高品质图像。
扫描完成建立数据后,就轮到机械手臂出场了。它改变了装备制造业依靠模具加工成型的现状,让数字化的新技术成为发展新方向。
对汽配生产来说,厂家往往需要试模后才能订货。但开一个模具组需要上百万元的成本,复杂的模具也需要3个月才能做完,这并不能满足多样少量订单的客户。国全公司这套3D打印设备的投用,使许多客户提出的复杂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订单效益很快凸显出来。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智能制造将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漳浦县的这两家企业通过抢抓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抢先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掌握了主动权。长远的目光,为企业赢得了领跑的先机,也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样板。(记者 曾雅碧 黄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