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新闻网讯(薛敏灵 陈毅谦)出点子、谋出路、播希望,改变了贫困山区群众对村干部“走马观花”式的看法,也架起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这是漳浦县马坪镇仙都村党支部书记林建阳多年来的愿望。5年来,林建阳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推进仙都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仙都村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仙都村位于漳浦县的东北部,东与前亭镇相邻,北与龙海市接壤,也是石过陂、赤兰溪水库库区主要移民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全村下辖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农田3500亩,山地5500亩,人口3650余人。群众以种植杨梅、蘑菇、甜豆为主。2012年,仙都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左右,在林建阳和村两委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多方的帮扶下,通过发展种养业,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000多元。

  “心系群众、查找贫困根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或许是源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缘故,林建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调研走访,了解掌握所在村基本情况和村情民意。之后,林建阳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看望老党员、离职村干部、致富能手和村民等形式,摸清村情,掌握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查找贫困根源;根据情况开展工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林建阳知道,仙都村由于受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民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以前没有彻底解决,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精准施策,加快思想转变”

  为了改变仙都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仙都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林建阳为组长、村委主任林文金为副组长,其他两委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确定村支部副书记林智通负责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林建阳带领的村两委班子以县镇的“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着力转化村两委干部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召开了村级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将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思想大洗礼,同时也让群众从中感悟到思想的转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方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扶贫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对全村进行了一次贫困对象调查摸底,相关数据已上报镇扶贫办审核,并报县扶贫开发办审核。通过贫困对象的识别,为精准实施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林建阳和村两委,多次邀请农业专家给村民讲解种养的知识,为村民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基础设施,与村民一起共谋致富产业。新一届村两委团结一致、主动作为、有力带动,他们认真结合村情实际,找准定位,有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让仙都村发生了变化,让那里的村民有了致富的信心。“争取三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林建阳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表示,村两委一定要主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撸起袖子加油干,要“走出门坎”,帮扶群众发展,才能走进群众心坎,成了群众的贴心人,会上并确定仙都村今后五年的五个“打造”的发展规划,即把仙都村打造成民主乡村、平安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富裕乡村。

  “传递党委政府温暖,排解困难百姓忧愁”是林建阳工作的终极目标。五年过去了,无线广播通了,路灯亮了,村庄变干净美丽了,8公里水泥路建设完成,实现自然村通水泥路;人饮工程建设完成,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3座公厕建设完成,保障卫生常态化;仙都桥重建项目、20亩农民休闲公园、小学重建工程……一个个祖祖辈辈的“仙都梦”正在变为现实了。

  “以前只要一下雨就出不了门,有时雨下得大了,道路就塌方,山里种的杨梅、养的鸡和猪、采的山货也运不出去。林建阳任书记后,不但把路修好了,还带领我们走向了小康致富路。”说起生活的变化,仙都村群众满心喜悦。仙都村是贫困村,也是库区移民村。逢年过节,林建阳还主动联系县民政局、移民局、教育局和开发区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并主动联系困难户、贫困户,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实施村两委成员与贫困户结对跟踪帮扶,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项目带动,摆脱贫困帽子”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林建阳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村干、党员与群众的沟通,进一步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并积极向地方党政领导和挂钩单位领导汇报情况,主动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林建阳这样干部改变了仙都村落后的面貌,他的工作惠及民生,绘就仙都村的幸福生活!”当地镇党委、政府一再表示。

  发展就是硬道理,致富才是真本事。仙都村是传统农业村,主要农作物为杨梅、蘑菇、和甜豆等。长期以来,梅农们管理技术贫乏,导致杨梅产量不高,品质不好,产品附加值低。这些年来,林建阳邀请了许多台湾农业专家对梅农多次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林建阳自己带头创办了漳浦县马坪镇特阳果蔬专业合作社,积极联系上海、广东等大城市的水果商,把“仙都杨梅”打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而提升了整个村农业生产效益。仙都村杨梅产值从2010年的800多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2500多万元;并在2014年8月带领两委和部分村民引进黄粉虫养殖,现已有8户村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经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在发展农业同时,林建阳和他的同事还积极引办项目。针对马坪镇比较偏远和青山绿水资源、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林建阳与村“两委”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种招商引资活动,认真宣传作为南太武工业新区第一辐射乡镇----马坪的投资优势,资源招商、以情招商。此外,林建阳还利用各种优势,介绍5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厦门、深圳、泉州等务工,扩大他们的经济来源。

  攻坚啃硬展宏志,扬帆破浪正当时。林建阳着对工作的那份信念和干劲, 5年来无怨无悔扎根山区乡村,全心全意服务于仙都移民村的发展。仙都村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文明创建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村民富了,环境美了,村风好了。走进仙都村,眼前的一幕幕美景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使人很难与这个曾经贫穷落后、脏乱不堪的小山村联系来……;2012年至2016年,仙都村连续5年在马坪镇对各村各项工作总评中都名列第一,仙都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林建阳也多次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15年仙都村被定为省级富美乡村建设,2015年和2016年也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党建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