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昙镇东坂村
戴琇(1429-1493年),号惠庵。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人。明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贡科,年近古稀方游弋宦海的戴琇怀着忠君护民的抱负,忠于职守,锐意进取。据《漳浦县志》载:戴琇训民以礼葬埋,撤淫祠,清僧寺,毋令民男妇感浮屠,以福建晒盐法教上海灶户,俾盐课早登。

勤政为民
戴琇举贡后,初授命为松江府(今上海市)通判,上任伊始便着手描绘建设松江,整饬防务。针对当时海盗猖獗,倭寇横行,松江沿海城乡遭受骚扰、劫掠,沿海居民寝食难安,闻警失色。戴琇制订“拒外侮于崇明岛以东”的海防戎疆策略,在松江府辖区沿海建立卫所,置截所、巡哨、瞭望。星罗棋布,步步设防,使倭寇寸步难行,“御敌于国门之外”。又针对当时百姓盛行嫖赌的问题,制订“革内弊振松江全境”的治民方略,将大批嫖客、赌棍、恶徒绳之以法,拘捕上崇明岛劳动教养,建立学馆,延聘教师,以教育感化囚徒,使其走正道,生产自救。又开办义学,培养人材,赢得时人啧啧称赞,称戴琇为再生父母。

戴氏家庙

东坂戴氏俨偌堂
在沿海线逐段围筑,按垦区的特点,把滩涂开辟成养殖场或农田或盐田,引进家乡福建漳浦的先进晒盐技术教于上海灶户,使海盐产量猛增,增加百姓的收入和盐税。历经四载的艰辛,终于巩固海防,整治民风,“戴琇善政”之誉不绝于耳。
抗灾训愚
抗倭护民使百姓能安居,围海造田使百姓能乐业。经济刚起步又遇新的“自然灾害”,时盐田上,青面獠牙妖物横行,白花花的食盐无人敢收,无头有尾海怪肆虐,金灿灿稻谷何人敢割?戴琇闻言,心急如焚,亲躬观后,大笑曰:“松民愚矣!此怪物乃上苍所赐佳肴也!”

戴氏家庙
原来,松江地处长江口,此地盛产红蟹、海鲎。红蟹随潮进入盐田四处横行,钻洞,筑巢,破坏盐池。海鲎越过滩涂在农田里蠕动压毁稻谷高粱,百姓抓而烹之,壳硬如铁,不能食,扔之,鲎蛋如高粱籽四溅,百姓更加惊骇,不敢劳作,故有“海怪吃番洗(高粱)”之掌故。
戴琇亲自捕抓,教示宰法,授百姓煎烹法,分赐尝食,味道鲜美,利市极畅,又增加百姓收入。故其“抗灾训愚”的典故流传至今。

戴琇墓
“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戴琇一生为官清廉,非义不取,十年为官,两袖清风。逝终任止,役人收拾遗物,行囊乌有,松民闻之,全市停业,哀声震天,纷纷捐银代为收殓,护送灵柩返梓,建庙祀之。(杨建良/文 戴裕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