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新闻网讯(通讯员 柯生杭 卢晓彤)车本村位于漳浦县石榴镇东北部,是漳浦县西北方最边远,海拔最高(780米)的行政村。这里曾是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为红三团、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机关所在地,是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机关、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之一,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称。

近年来,车本村党支部以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为载体,努力创新党建模式,丰富党建方式方法,推动车本村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建红色基地加强党性教育
车本村党支部通过积极挖掘当地革命文化素材,在对接项目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加以保护性修复,深入挖掘开发,强化主题培训,不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修复旧址,当好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按照“情景化、直观性、真情感悟”的思路,整合资金修复车本村闽粤边特委旧址,收集整理西路红军有关历史资料和遗物,建设“红军之家”,再现靖和浦苏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让党员在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的同时,当好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者。


有序管理,当好红色历史的守护者。将“红军之家”的管理作为支部的重要职能之一,聘用专职人员看护,建立值班制度,由在家党员轮流值班,确保文物安全。同时发动党员广泛征集靖和浦苏区发展地下党员、开展革命斗争等方面的题材故事、老旧图片、革命文物,不断还原革命史实,丰富文化内涵。
加大宣传,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按照“每个党员都是合格的讲解员”、“合格的讲解员才能入党”的要求,把“讲好车本的故事”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必修课,作为入党考察工作的一部分。值班党员负责对外宣讲,逐步扩大“红军之家”的影响力。近两年来,“红军之家”先后接待各级干部参观5600人次,并于2015年初挂牌成立漳州市党校系统党性教育基地,成为漳州市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带红色队伍提升服务效能
针对车本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外出务工多等问题,车本村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加强阵地、队伍建设,创新联系服务机制,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
小山村的“综合体”。为解决车本村“无址办公”问题,支部努力运作,在村财为零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35万元,按照“布局合理、干净整齐、美观大方、节俭实用”的原则,建成车本村综合活动中心。一方面解决了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场所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办公、教育、服务和文化等综合性功能,使活动中心成为群众收看电视教育节目、接受科技文化培训、获得生产生活信息、参加文娱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

黄昏后的“集结号”。针对村中常住人口多为老妇孺的现状,村支部牵头选拔9名骨干党员组成巡逻队,分三班次在村庄巡逻,确保村庄的和谐稳定。三年来,车本村没有发生任何刑事案件,综治工作成效显著。
大山里的“代购员”。车本村山路远,“人口少,出行难、购物难、办事难”成为不少当地老人遇到的瓶颈难题。村支部党员干部每逢圩日都到孤寡老人家中,登记要购买的日用品或需办事项,由两至三名党员到镇区代购办理,做到包购包邮、送货上门,解决了“购物、办事”两难题,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创红色品牌焕发老区活力
车本村党支部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生态资源的先天优势,促生产、调结构、谋发展,带领村民群众走出一条老区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高山农业。充分利用车本村海拔高、温差大、污染少等地理气候条件,发挥高山农产品营养丰富的品质优势,实行本地资源和外来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高山农业。在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闲置的两万多亩生态公益林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入股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培植各种名贵药材。例如,党员吴武伟发现高山野生茶口感独特、耐泡度高、营养成分丰富,引入资金创办了车本野生茶加工厂,就地收购茶叶用于制作野生茶。以往茶青外销价一斤8元,而现在统一收购一斤可达25元,在打响车本野生茶品牌同时有力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推动红色旅游。投入资金3.6亿元建设总长34.6公里的红色旅游道路,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景点配套建设“红军遗址公园”,多方面丰富红色旅游项目的内涵。建设中的车本村“红军遗址公园”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包括“红军广场”、“红军井”、“红军散骸烈士集中安置处”等景点。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将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景点,推出“重走红军路”红色旅游线路和“森林探险家”生态旅游线路。“革命旧居”、“战斗遗址”、“红军之家”等红色旅游景点,将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接受爱国情怀的洗礼。
建设富美乡村。在打造红色党建品牌的过程中,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推动车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持续改善。三年来,共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建成水泥路7.8公里,并于2013年4月份完成车本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2015年,各级有关部门计划投入820万元,努力将车本村打造成市级富美乡村,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